客服热线:0571-88013691 | 会员中心 | 搜索 | 邮箱 | 诚聘 | 导航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 | | | | | | | | | | | | |
 
钢铁商讯网 > 杭州资讯+ > 热点评述 > 缓解“钱荒”应多管齐下
缓解“钱荒”应多管齐下
钢铁商讯网   2011-09-23 15:53:51 作者:gtsxw 来源: 文字大小:[][][]
今年以来,在货币和信贷政策日益趋紧的情况下,中小企业融资成本上升、贷款难度加大,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中小企业日常生产与经营。在上游原材料价格高企、劳动力成本上升、人民币汇率不断升值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部分地区出现了中小企业资金链紧张、经营压力骤升的问题。
为此,银监会日前出台进一步改进小企业金融服务的政策,要求商业银行对小企业不良贷款比率实行差异化考核、适当提高小企业不良贷款比率容忍度等措施,意在让金融资源更多地向小企业倾斜,以缓解当前一些企业出现的“钱荒”现象。
有关专家认为,上述政策的出台,有助于小企业获得更多的信贷资源,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其困境。但要想从根本上破解中小企业的“钱荒”问题,则须多管齐下,提升我国的金融发展水平。
紧缩政策产生累积效应
自2010年初以来,为抑制日渐加大的通货膨胀压力,央行已连续11次上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并进行了四次加息。今年以来,央行货币工具动用更加频繁,其中,存款准备金率达到“一月一调”的地步。中小企业普遍感受到了货币政策收紧的累积效应。
河南洛阳一家金属加工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现在来自商业银行的贷款越来越难了,而且审批程序也很繁琐,“如果干等银行的贷款,生意早就黄了。”无奈之下,他只好求助于当地民间借贷机构的高息贷款,来满足日常的资金缺口。
“不是我们不想贷,存款准备金率已经达到21%了,我们也有压力啊。”对此,当地一家银行负责人对记者抱怨,如此高的存款准备金率使得银行信贷规模受到影响,银行“惜贷”也在情理之中。
存款准备金率达到21%的历史高位,导致商业银行间“揽储战”与“惜贷”现象频频出现,使得原本就处在“信贷生态链”劣势地位的中小企业,感受到前所未有的资金压力。
对此,温州中小企业促进会会长周德文不无担忧地表示:“如果存款准备金率再上升一个百分点,那很有可能在下半年导致40%的存量企业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甚至倒闭。”
“如果把基础货币视为一个池子,外汇占款是主要注水口,存款准备金率是主要的出水口,可以看出,出水口的流量要小于注水口。”国信证券发展研究总部研究员赫凤杰认为,中小企业“钱荒”的出现,与货币政策持续收紧不无关系。
成本攀升挤压利润
另一方面,由于人民币升值和各种成本上升带来的叠加效应,则进一步加剧了中小企业的经营压力。
自去年以来,人民币汇率大幅升值,与此同时,各种原材料和劳动力成本也大幅增加,这都在一定程度上挤压了中小企业的利润空间。
对此,浙江一家纺织服装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受棉价飞涨和原材料短缺影响,加上行业竞争十分激烈,企业利润相比金融危机前明显降低,其中,劳动力成本上升之快最令他忧心。
在他看来,目前每名员工的平均薪水约1700元,此外企业还要承担每人每月500元至700元的社保缴费。而当前布料价格的一路上涨,则进一步挤压了企业的利润空间。作为处在产业链的底端、缺少定价权的服装加工企业,日子非常艰难。
受人民币升值等多种因素影响,中小企业利润空间微薄的问题进一步突显。据温州市经贸委监测数据显示,今年前3个月,该市眼镜、打火机、制笔、锁具等35家出口导向型企业销售产值同比下降7%,利润同比下降30%。这些企业中亏损的占比超过25%,只有3成企业保持利润增长。
“这些行业的平均利润率仅3.1%,利润率超过5%的企业不到10家,比2008年还艰难。”浙江省中小企业局办公室主任蔡章生表示。
一方面是外部资金难以满足日常的运转需求;另一方面,各项成本的上升压缩了企业的利润空间。“内外交困”之下,中小企业的压力陡增。
银行信贷结构失衡
发人深省的是,与当前中小企业普遍面临“钱荒”的困扰相比,很多大企业特别是部分垄断企业,并没有感受到资金方面的压力。一方面,这些企业掌握着一定的定价权,能以涨价的形式消化上游原材料价格上涨带来的成本压力;另一方面,这些企业的融资渠道比中小企业多,融资成本也比较低。对于一些行业的龙头企业,其在银行获得贷款的成本只需按照基准利率甚至下浮,而中小企业即便能获得银行的授信,一般也是在基准利率基础上进行上浮。
一项调查显示,目前国有企业整体融资成本比民营企业要低225个基点,在财务成本上具有明显的优势,这一优势并不是因为国有企业资金利用效率或者盈利水平明显高于民企所致,而是取决于国有企业背后政府信用的支撑。
由于中小企业大多难以提供有效资产抵押,加上行业竞争激烈,抗风险能力低,导致其在与银行贷款谈判中处于劣势。
由此可见,当前中小企业所面临的“钱荒”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个结构性问题,其背后折射出银行信贷机制的某些顽疾。尽管监管部门出台了多项为中小企业提供优惠的贷款政策,但银行“垒大户”的观念仍根深蒂固,要彻底扭转这种观念需要一定的时间。
“在我国现行制度下,各家银行依然比较偏爱大型优质客户,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根本性的解决,当前国家收紧信贷趋势下,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更加严重。”对此,哈尔滨银行投行部首席研究员王亚玲称。
寻找破解“钱荒”之策
在商业银行信贷难以满足正常融资需求的情况下,多数中小企业只好求助于利息更高的民间借贷机构。自2009年以来,以投资担保公司为代表的民间借贷机构,如雨后春笋般在全国各地迅速繁衍。
据四川省中小企业局不完全统计,现阶段该省中小企业采取银行贷款解决资金缺口的比例仅占32.17%,这意味着仅有三成中小企业解决“钱荒”靠银行,而其他途径大多来自民间高息借贷,这在无形中增加了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
“不可否认,民间借贷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中小企业的资金困难,填补了正规金融不愿涉足或供给不足所形成的资金缺口,但一些融资性担保机构的违规操作也增加了市场的风险。”一位金融界人士担忧。
那么,如何破解中小企业“钱荒”困境?赫凤杰认为,根本的解决之道在于提升金融发展水平,形成开放的、竞争性的、市场化的融资体系,降低融资在所有制、规模等方面的差别和歧视程度。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助理研究员徐策建议,解决“钱荒”需要进一步健全金融政策支持体系,其中包括成立中小企业发展基金,鼓励服务于中小、微型企业的中小金融机构快速发展,降低民间银行等金融机构的门槛等。除外,还要不断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立中小企业信用征集与评价体系。
近日,素有“中国民营经济风向标”之称的浙江中小企业,连续出现多起倒闭案例,江南皮革、波特曼、三旗集团三家较大企业接连宣布破产或倒闭,更是引起较大反响。波特曼等企业为何倒闭?面对“钱荒”等压力,企业该如何走出困境?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进行了多方调查和采访。
过度扩张酿苦果
2009年,温州知名鞋企霸力集团的倒闭与公司董事长王跃进的出逃一度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彼时,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实际执行效果被市场认为实属“过度宽松”。但在流动性充沛的2009年,霸力集团仍然“钱紧”。
由于鞋业利润率持续受到压缩,图谋转型的霸力集团收购了一些矿山,资金来源于霸力旗下实业公司,还有从各家银行获得的累计1亿元贷款,另有数额不小的民间借贷,但最终因经营不善,资金链断裂,落下资不抵债的结局。
温州中小企业促进会会长周德文昨日对记者回顾这一破产案例时说,企业的盲目、过快扩张是造成其资金断裂乃至倒闭的主要原因。
货币政策宽松时尚且如此,政策一旦紧缩这类问题更为突出。
浙江江南皮革有限公司、波特曼咖啡、乐清三旗集团近日的接连倒闭成了媒体关注的焦点,并被部分人士解读为融资难导致的一大结果。
针对部分媒体关于“钱荒”导致温州中小企业扎堆倒闭的报道,温州市银监局主监管员周青冥对外澄清说,“这三家企业倒闭是个案,主要是其自身原因造成的。”
据其介绍,经营多家公司的波特曼咖啡企业决策失误、战线拉开过长导致资金链断裂;主营电线电缆的三旗集团公司则由于盲目跨行业经营、恶意拉多家企业担保、向银行骗贷等原因造成企业主出逃。
上述两家公司皆由经营策略不善导致资金供给出现问题,江南皮革的倒闭则是因其法人代表黄鹤欠下巨额赌债并在今年4月外逃。
“有的企业立足点在做精主业,有的企业则谋求多元化发展,分散风险,两者都有成功的案例,也都有失败的案例,对于一些企业而言,多元化很有必要,但不能把面铺得太大。”某地中小企业局相关人士对本报记者说。
周德文也说,“多元化经营本身无所谓好坏,关键问题是企业的扩张不能超过其自身能力范畴。”
周德文介绍说,目前温州70%的企业仍在正常生产经营,虽然存在资金困难,但不至于遭遇资金链断裂的危险。这些企业要么坚守主业,或者能在政策紧缩期间收缩战线,或进一步挖潜削减成本。
企业应做到未雨绸缪
温州市信用担保行业协会会长郭炳钞告诉记者,2009年时,温州企业很容易就能从银行获得大量价格低廉的信贷资金,与此同时,外地政府到温州招商引资的也多,很多温州企业当时投资了房地产、矿产等利润较为丰厚的行业。但2010年下半年以来,随着货币政策收紧,国家对房地产等行业实施调控,市场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一些企业应对不当,难免遭遇困境。
类似的案例有很多。江苏某地一家原来做钻头的厂商,借2008年末至2009年货币政策环境比较宽松之机,扩大产能并转做钢板生产,从各银行累计贷款规模达几十亿元。目前该企业正饱尝扩张过快带来的苦果。当地一人士告诉记者,目前该企业的利润还不够支付银行的利息,发展陷入困境。
广东某食品企业2009年同样没有经受住廉价信贷的诱惑。该企业2009年贷款并扩大了产能,但最近由于原材料上升幅度过大,公司的产品价格却变化不大,利润空间大大压缩,建设起来的产能无法消化,还贷成了巨大的压力。
广东省社科院综合开发研究中心主任黎友焕说:“我们经过调研发现,在前几年资金宽松的环境下,不少企业出现不理智的投资冲动,在‘大干快上’的念头下上了一些项目,造成很多后遗症。”黎友焕说,很多当年盲目扩张的企业,目前正面临产能无法消化、资金链紧张的困扰。
某汽车配饰公司负责人表示,作为企业负责人来说,在宏观政策环境宽松的时候,也要考虑到政策收紧的情况,这样才能做到未雨绸缪,企业才不至于在发展环境变化的时候感到措手不及。
对于企业目前的局面,该负责人说,企业要想获得长远发展,需要靠产业转型升级,把握发展机遇,而不是盲目扩张。在汽车销售遭遇瓶颈的情况下,该企业转而做高铁、飞机配饰,目前公司在银行有一些贷款,但对资金的需求并没有那么迫切。
不过,该人士也表达了对银行“垒大户”的不满,尤其在政策紧缩期间,中小企业遭遇的融资瓶颈更多。
黎友焕也认为,部分中小企业遭遇的“钱荒”,主要是由于银行不愿意放贷给中小企业,中小企业在面临成本上升的生存压力的时刻,想通过贷款来进行转型和升级,却得不到银行的支持,而陷入生存困境。
为此,专家呼吁,在合理收缩信贷规模的同时,应当落实好“区别对待、有扶有控”的信贷政策,特别是对符合产业发展方向、具有成长性的中小企业给予资金支持。
银监会日前出台了进一步改进小企业金融服务的政策,要求商业银行对小企业不良贷款比率实行差异化考核、适当提高小企业不良贷款比率容忍度等措施,政策意在让金融资源更多地向小企业倾斜,以缓解当前一些企业出现的“钱荒”现象。
银监会出台这一政策的背后,凸显出当前我国金融服务中信贷投放仍不均衡的现实。政策与其说是对小企业信贷政策的倾斜,不如说是还给小企业一份应有的金融服务获得权。众所周知,一直以来与大企业相比,小企业若想获得相应的信贷资源,往往有着更大的难度。
在金融权利方面,小企业缺少一份应有的平等。这种不平等被金融学者解释为结构性资金缺口现象。具体来说,即在当前一些中小企业贷不到款的同时,却又有相当多的大企业资金异常充裕,这边小企业开不了工,那边一些大企业却可以从容地用银行资源买楼买地。
需要指出的是,这种现象并不独见于当前的货币紧缩时期。即便是金融危机以来我国实施了适度宽松货币政策之后,在天量信贷的投放中,小企业亦未获得与大企业等同的金融机会。
事实上,不平等并不仅仅发生在金融资源的获取上,当前一些小企业运营日渐困顿、举步维艰的背后,除了自身竞争力不强之外,也与诸多不平等叠加有关。除了在信贷方面难以获得平等的权利外,在行业准入、政策扶持、行政调控等领域,小企业均处于弱势。
这些不平等是机会的不平等。在经济转型期,相比于结果的不平等,机会的不平等更加有伤于市场经济土壤的形成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当一些民营企业因种种限制无法进入到玻璃门另一端时,当一些垄断企业一味做大做强影响到上下游资源供需环境时,影响的将是市场的活力、公平竞争的秩序和国民经济的创造力、内生动力。
当前小企业经营困难,并不仅仅是因为银根的紧缩,而是因发展机会正变得日渐狭窄与局促,从这一角度来讲,除了信贷松绑外,中小企业需要更多的平等关照和解困之举。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标题
内容
表情
 
  | 咨讯分类  
供求信息  (307)
市场分析  (649)
行业动态  (791)
推荐企业  (326)
热点评述  (1060)
地区新闻  (624)
钢厂调价  (492)
热点专题  (1017)
供求信息  (0)
  | 今日最新  
  | 热门点击  
  |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1   技术支持:易搜—华东IT服务中心    管理后台   备案号:浙ICP备17017088号-2